习惯性流产(四)

2008-08-03 03:00:57 来源:粉红殖带科技有限公司 点击:1444

第4节 黄体功能不全

   大约有35%~40%的重复性流产是由黄体功能不全所致。

【病因】

   1.卵巢卵泡发育不良,黄体形成缺陷,与血中FSH不足或缺乏和血中雌、孕激素比例过高,血中没有出现足够高度的LH峰值有关。

   2.黄体期子宫内膜分泌延迟改变或分泌期不完全,于宫内膜的孕激素受体不足导致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的效应差。

   3.内分泌异常,如高泌乳素血症,甲状腺功能低下等。

   4.子宫内膜异位症。

   5.其它:如因人流后及医源性结扎等。

【发病机制】

   正常妊娠时卵子在受精后5~7d开始在子宫内膜植入着床, 滋养层细胞开始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(HCG),HCG刺激卵巢黄体继续发育长大,成为妊娠黄体,使孕酮持续产生。妊娠6周起黄体功能衰退时,胎盘滋养细胞合成孕酮开始。故妊娠6~7周时最易发生流产。如黄体功能不全包括黄体寿命缩短,以及黄体分泌功能低下,以至孕酮分泌量不足,子宫内膜的分泌反应不良或早期妊娠后蜕膜反应不良,造成孕卵不易着床或着床后孕卵发育受到影响,导致流产。

【诊断】

   黄体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但经期正常,经量正常或稍多,伴自然流产史。常需依靠辅助检查确诊。

   1.基础体温测定(BBT) 双相体温的高温期持续日数少于12d,平均升高温度低于0.30C,BBT曲线图呈“阶梯样”缓慢上升,均提示黄体功能不全。

   2.诊刮术 在月经周期的第26天进行诊刮,刮取子宫内膜行组织学检查,观察分泌期子宫内膜是否形成,与月经周期日数是否相符,如子宫内膜呈分泌不良或落后于诊刮日2d以上的内膜,则考虑为黄体功能不全。

   3.血浆孕酮含量的测定 非孕期黄体期血浆孕酮水平低于6ng/m1;受孕后,末次月经后第4周血浆孕酮应达50.50mmol/l;孕7周达62.08mmol/L,动态测定早孕期血浆孕酮及HCG值,可预测早期流产并指导治疗。

(责任编辑:)
人爱会员 人爱vip VIP会员 网站建设 源码开发 数字化 协同办公 软件下载 课堂学习 dj 人爱 人爱视频